1、甘薯主要病害有哪些?
我國甘薯病害的種類很多,已報道的有30余種,有甘薯真菌性病害(甘薯黑斑病、甘薯根腐病、甘薯軟腐病、甘薯蔓割病、甘薯瘡痂病等)、甘薯細菌性病害(甘薯瘟病)、甘薯線蟲病害(甘薯莖線蟲、甘薯根結線蟲)、甘薯病毒病。北方薯區主要病害有莖線蟲病、病毒病、根腐病、黑斑病,長江中下游薯區主要病害有黑斑病、薯瘟病、根腐病、病毒病、莖線蟲病,南方薯區主要病害有薯瘟病、病毒病、蔓割病、瘡痂病等。
2、如何識別與防治甘薯莖線蟲病?
甘薯莖線蟲病又叫空心病,是國內植物檢疫對象之一。由馬鈴薯腐爛線蟲引起,除危害甘薯外,還危害馬鈴薯、蠶豆、小麥、玉米、蓖麻、小旋花、黃蒿等作物和雜草。該病主要危害甘薯塊根及莖蔓。莖部癥狀多在髓部,初為白色,后變為褐色干腐狀。塊根癥狀表現為糠心和糠皮。糠心型,由染病莖蔓中的線蟲向下侵入薯塊,病薯外表與健康甘薯無異,但薯塊內部全變成褐白相間的干腐;糠皮型,線蟲自土中直接侵人薯塊,使內部組織變褐發軟,呈塊狀褐斑或小型龜裂。兩種癥狀也可混合發生。
甘薯莖線蟲的卵、幼蟲和成蟲可以同時存在于薯塊上越冬,也可以幼蟲和成蟲在土壤和肥料內越冬。病原能直接通過表皮或傷口侵入。此病主要以種薯、種苗傳播,也可借雨水和農具短距離傳播。病原在 7℃以上就能產卵并孵化和生長,適溫度25~30℃,高35℃。濕潤、疏松的沙質土利于其活動危害,極端潮濕、干燥的土壤不適宜其活動。
甘薯莖線蟲病的防治:消滅蟲源:在育苗、種植和收獲時集中消毀病原體。選用抗病品種和無病種薯,種薯可用51~54℃溫湯浸種,苗床用凈土以培育無病壯苗。藥劑浸薯苗 用50%辛硫磷乳油100倍液浸10分鐘。薯苗移栽時穴施辛硫磷微膠囊劑或三唑磷微膠囊劑,也可用辛硫磷微膠囊劑5倍液,蘸根底部6~10厘米,浸泡5~10分鐘處理種苗進行防治。
3、如何識別與防治甘薯黑斑病?
甘薯黑斑病是甘薯生產上的一種重要病害,我國各甘薯生產區均有發生。由甘薯長喙殼菌引起。在甘薯整個生育期均能遭受病菌危害,主要危害塊根及幼苗莖基部。育苗期表現為病苗生長不旺,葉色淡,莖基部長出黑褐色橢圓形或菱形病斑,稍凹陷,初期上有灰色霉層,后逐漸產生黑色刺毛狀物和粉狀物。嚴重時,幼苗呈黑腳狀而死,或未出土即爛于土中,種薯變黑腐爛,造成爛床。病苗移栽大田后,基部葉片變黃脫落,地下部分變黑腐爛,苗易枯死,造成缺苗斷壟。新形成的薯塊,以收獲前后發病多,病斑為褐色至黑色,中央稍凹陷,上生有黑色霉狀物或刺毛狀物。病薯變苦,不能食用。
甘薯黑斑病菌可在貯藏窖或苗床及大田的土壤內越冬,成為次年初侵染來源。病菌主要從傷口侵入。溫度在10℃以上就能發病,25~28℃適宜發病。地勢低洼、陰濕、土質粘重利于發病。
甘薯黑斑病的防治主要以農業措施為主:實行輪作倒茬;建立無病留種田;采用高剪苗進行大田種植。栽插時可用藥劑5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500~700倍液或50%多菌靈2500~3000倍液,蘸根底部6~10厘米,浸泡2~3分鐘處理種苗;種薯處理,用 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薯3~5分鐘后晾干入窖。甘薯高溫愈合處理是防治黑斑病有效的方法,值得提倡(詳見高溫愈合處理條目)。
4、如何識別與防治甘薯根腐病?
甘薯根腐病又稱爛根病,是北方薯區和長江中下游薯區發生較重的一種病害,由甘薯腐皮鐮孢菌引起,除危害甘薯外,還危害牽牛花、田旋花等旋花科植物。該病主要發生在大田期。危害幼苗,先從須根或中部開始,局部變黑壞死,以后擴展至全根變黑腐爛,并蔓延至地下莖,形成褐色凹陷縱裂的病斑,皮下組織疏松。地上秧蔓節間縮短、矮化,葉片發黃。發病輕的,入秋后秧蔓上大量現蕾開花;發病重的,地下根莖全部變黑腐爛,主莖由下而上干枯,以致全株枯死。病薯塊表面粗糙,布滿大小不等的黑褐色病斑,中后期龜裂,皮下組織變黑。
甘薯根腐病主要為土壤傳染,田間擴展靠流水和耕作活動。遺留在田間的病殘體也是初侵染來源。根腐病的發病溫度為21~29℃,土壤含水量在10%以下,對病害發生發展有利。一般沙土地比粘土地發病重,連作地比輪作地發病重。對甘薯根腐病的防治主要是采用抗病品種,目前推廣的抗病品種徐薯18、蘇薯7號、商薯19、蘇渝303、徐薯23等均對根腐病有很好的防效。
5、如何識別與防治甘薯蔓割病?
甘薯蔓割病又叫甘薯枯萎病、甘薯萎蔫病等。全國各大薯區均有發生。由甘薯鐮孢菌引起,除危害甘薯外,還危害煙草、馬鈴薯、番茄、棉花、玉米、大豆等多種作物。該病主要侵染莖蔓、薯塊。苗期發病表現為主莖基部葉片發黃變質。莖蔓受害則莖基部膨大,縱向破裂,暴露髓部,剖視維管束,呈黑褐色,裂開部位呈纖維狀。病薯蒂部常發生腐爛。橫切病薯上部,維管束呈褐色斑點。病株葉片自下而上發黃脫落,后全株枯死。
甘薯蔓割病菌在病薯內或附著田間病株殘體上越冬,為初侵染病源。病菌從傷口侵入,沿導管蔓延,病薯和病苗是遠距離傳播的途徑,流水和耕作是近距離傳播的途徑。土溫27~30℃,雨量大,次數多,有利于病害流行,連作地、沙土、沙壤土發病較重。
甘薯蔓割病的防治:選種抗病品種,如徐薯18等;加強檢疫,禁止從病區調入薯種、薯苗;栽插無病壯苗,排種前用5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浸薯種,栽植前用50%多菌靈1000倍液浸苗5~10分鐘;重病地塊與其他非寄主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,水旱輪作效果更好。發現病株及時拔除,集中燒毀或深埋。
6、如何識別與防治甘薯薯瘟病?
甘薯薯瘟病又名甘薯細菌性萎蔫病、爛頭、發瘟。多發生在長江以南各薯區。它蔓延很快,損失嚴重,是甘薯的毀滅性病害。發病嚴重時可減產70~80%,甚至絕產。該病病菌從植株傷口或薯塊的須根基部侵入,破壞組織的維管束,使水分和營養物質的運輸受阻,葉片青枯垂萎。整個生長期都能危害,苗期當苗高15厘米左右時,1~3片葉開始凋萎,苗基部呈水漬狀,以后逐漸變成黃褐色乃至黑褐色,嚴重的青枯死亡。大田生長期病苗栽后不發根,幾天后死掉;健苗栽后,蔓長30厘米左右時,病菌從傷口侵入,葉片暗淡無光,中午萎蔫,莖基和入土部分,特別在有傷口的地方,呈黃褐色或黑褐色水漬狀,后全部腐爛。生長后期莖蔓各節已長出不定根,葉片不萎蔫,提起蔓扯斷不定根后,植株很快青枯死亡。多數須根出現水漬狀,用手拉易掉皮,僅留下線狀纖維。早期感病的植株,一般不結薯或結少量根薯,后期感病時根本不結薯。感病輕的薯塊癥狀不明顯,但薯拐呈黑褐色纖維狀,根梢呈水漬狀,手拉容易脫皮。中度感病的薯塊,病菌已侵入薯肉,蒸煮不爛,失去食用價值,群眾稱為“硬尸薯”。感病重的,薯皮發生片狀黑褐色水漬狀病斑,薯肉為黃褐色,嚴重的全部爛掉,帶有刺鼻臭味。
甘薯薯瘟病在溫度20~40℃范圍內,瘟病都能繁殖,以 27~35℃和相對濕度80%以上生長繁衍快,危害也重。南方各薯區在4月下旬至10月末的高溫、高濕季節,都是傳播發病時期,6~9月是發病盛期。傳播媒介很廣,通過病苗、病薯、帶菌土、肥料和流水等都能相互交叉感染。薯瘟病菌是好氣性菌,在水田里只能生存1年左右,在旱地里可存活3年。
對于甘薯薯瘟病的防治:嚴格檢疫,搞好病情調查,劃分病區,禁止疫區薯 (苗)出境上市銷售;建立無病留種地;選用抗病品種,湘薯75—55,閩抗329等;合理輪作,水旱輪作,或與小麥、玉米、大豆等作物輪作,但不要和馬鈴薯、煙草、番茄等茄科作物輪作。
7、如何識別與防治甘薯其他病害?
甘薯病害除上述主要種類,還有很多,但目前生產中常見的還有甘薯紫紋羽病和甘薯黑痣病,甘薯瘡痂病,根結線蟲病,甘薯軟腐、干腐病等。
甘薯紫紋羽病:主要侵染根系、薯塊。病薯塊和薯拐起初為綿白色的根狀菌索,后轉為粉紅色或褐色,明顯的癥狀是薯塊表面形成紫褐色網狀菌索。甘薯紫紋羽病的防治主要包括:鏟除田間病株及病株周圍病土,再用福爾馬林或石灰水進行消毒;收獲時病株殘體集中燒毀或深埋;重病田與禾本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,水旱輪作好;增施有機肥料,提高土壤肥力和改良土壤結構,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,增強抗病力。
甘薯黑痣病主要危害薯塊表皮,在薯塊表皮開始形成淡褐色小斑點,以后逐漸擴大成灰色和黑色不規則大病斑,并產生黑色霉層。嚴重時失水,皺縮并龜裂。病斑僅限于皮層,不深入組織內部,雖然不妨礙食用,但對發芽有影響,商品性差。有些農民誤認為是施化肥所致。甘薯黑痣病的防治:選用無病種薯,培育無病壯苗,建立無病留種田,實行3年以上輪作制,注意排澇,減少土壤濕度。栽種時薯苗用多菌靈等殺菌劑稀釋液浸苗也可有一定防效。
甘薯瘡痂病又稱甘薯縮芽病,俗稱“麻風病”、“硬稈病”等。主要為害嫩梢、葉片、莖蔓,也可為害薯塊。初期葉片病部出現紅褐色油漬狀斑點,以后病斑逐漸擴大,突起,狀如瘡痂,呈灰白色至黃白色。受害葉脈彎曲,葉片皺縮、卷曲。莖蔓和葉柄發病,形成圓形或長圓形瘡痂狀病斑,嚴重時連合成大疤。病莖蔓皮層粗糙,木栓化,失去柔性,以致病蔓先端硬化僵直,不再伏地蜿蜒。嫩梢發病,產生密集淡紫色病斑,嫩梢皺縮不能生長,稱之縮芽。薯塊染病,芽卷縮,薯塊表面產生暗褐色至灰褐色斑點,干燥時瘡痂易脫落殘留疹狀斑或疤痕。病菌在種薯上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,帶菌種薯和薯苗可以傳播,風雨、人手接觸和田間昆蟲也能傳播。持續降雨和暴風雨有利于病害蔓延和盛發。雨天翻蔓,病害擴展蔓延更快。該病防治方法與蔓割病相同。
甘薯根結線蟲病的防治可參考莖線蟲病防治方法,甘薯軟腐、干腐病可參考甘薯貯藏期的管理。
8、危害甘薯的主要害蟲有哪些?
我國甘薯害蟲的種類很多,除少數專門危害甘薯外,大部分是雜食性的,危害多種作物的害蟲。而且害蟲的種類由北向南逐漸增多,造成的損失亦相應加重。主要危害甘薯的害蟲有20余種,其中發生普遍而嚴重的有甘薯蟻象、甘薯長足象、斜紋夜蛾、甘薯天蛾、甘薯麥蛾、以及地下害蟲的大蟋蟀、黃褐油葫蘆、非洲螻蛄、小地老虎、蠐螬、金針蟲等。
9、如何進行地下害蟲的防治?
危害甘薯的地下害蟲種類很多,主要有蟋蟀、螻蛄、地老虎、蠐螬、金針蟲五大類,這些害蟲全是雜食性,可同時危害很多作物。
防治方法主要有:農業防治:精耕細作,消除雜草,灌水,輪作;物理及人工防治:人工捕殺,燈火誘殺,糖液誘殺,堆草誘殺;生物防治:培養大黑金龜乳狀芽孢桿菌,接種土壤內,使蠐螬感病致死;化學防治:可結合甘薯莖線蟲病的防治進行藥劑浸苗,拌施毒土,毒餌誘殺,藥劑噴撒。
特別推薦采取農業措施防止地下害蟲,化學防治必須符合對農產品安全生產的要求。
10、怎樣減輕甘薯蟻象的危害?
甘薯蟻象又名甘薯小象甲、象鼻蟲、臭心蟲等。為國內植物檢疫對象之一,在我國南方薯區發生嚴重。此蟲在甘薯生長期和貯藏期均有危害,薯塊被害后惡臭,人和家畜不能食用。
減輕甘薯蟻象危害的方法:首先要嚴格檢疫,防止人為傳播蟲源;水旱輪作,減少蟲口密度;毒餌誘殺,在初冬或早春,把小鮮薯或鮮薯片、鮮莖蔓用40%樂果乳劑或90%晶體敵百蟲500倍液,浸泡12~24小時后,取出晾干即成毒餌。每畝挖50~60個小淺坑,把餌料放入,上面蓋草,每隔5~7天更換1次,誘殺效果很好。藥液浸苗,用40%樂果乳劑或晶體敵百蟲800~ 1000倍液浸濕薯苗,立即取出稍晾,然后栽插;蓋砂填縫,及時培土防止薯塊外露,也有防蟲效果;利用性誘劑進行誘殺等。
11、如何防治甘薯莖葉害蟲?
甘薯莖葉害蟲主要有甘薯麥蛾、斜紋夜蛾、甘薯潛葉蛾和甘薯天蛾等。防治主要有兩方面的措施:
農業措施:冬、春季多耕耙甘薯田,破壞其越冬環境,殺死蛹,減少蟲源;早期結合田間管理,捕殺幼蟲;利用成蟲吸食花蜜的習性,在成蟲盛發期用糖漿毒餌誘殺,或到蜜源多的地方捕殺,以降低田間卵量。夜蛾盛發期可在甘薯地尋找葉背上的卵塊,連葉摘除。
藥劑防治:每畝用 2.5%敵百蟲粉1.5~2千克噴粉;或用90%晶體敵百蟲,或80%敵敵畏乳劑2000倍液噴霧;或20%Bt乳劑500倍液噴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