韭菜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、疫病、銹病、黃葉和干尖等,蟲害主要是韭蛆,種植戶應當了解這些病蟲的特征,進行科學防治,盡量減少藥殘乙 。
一、疫病
發病后,根、莖、葉、花苔均可被害,以假莖和鱗莖受害重。葉片及花苔染病,多始于中下部,初為暗綠色水浸狀,長0.5~5厘米,有時擴展到葉片或花苔一半時,病部失水后縊縮,引起葉、苔發黃、下垂、腐爛,濕度大時,病部長出稀疏白霉。假莖受害時,呈水浸狀淺褐色軟腐,葉鞘易脫落,濕度大時,其上也長出白色稀疏霉層。鱗莖被害時,根盤部呈水浸狀,淺褐至暗褐色腐爛,縱切鱗莖,內部組織變淺褐色,影響體內養分貯存,使生長受抑制,新生葉片纖弱。根部染病變褐腐爛。根毛明顯減少,影響水分吸收,根部壽命大為縮短。
病害發生適溫25~32℃,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殘體上越冬,第二年條件適宜時,產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,侵染寄主后發病。在降雨、結露等濕度大時,病部長出孢子囊,借風雨傳播蔓延,進行重復侵染。發病一般于每年7~8月上中旬,高溫多雨時發病嚴重,延續到10月下旬。設施栽培時,棚內溫度超過25℃,若放風不及時、濕度過大時,也易發病。
防治方法。選好田塊,平整好苗床或養茬,韭菜分苗時,嚴格檢查,不從病田取苗栽種,雨季到來前,疏通田間排澇系統。
進行輪作換茬。與非蔥蒜類、茄科蔬菜輪作,避免連茬種植。
加強管理。控制澆水量及次數,土壤濕度大時,可松土降濕、通風降濕。發病地段撒草木灰降濕。
藥劑防治。選用50%甲霜銅可濕性劑600倍液、58%甲霜靈.錳鋅或64%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倍液、72.2%普力克水劑800~1000倍液、40%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~300倍液,間隔10天左右1次,連續防治2~3次。
二、灰霉病
1.特征。主要危害葉片。分為白點型、干尖型和濕腐型。白點型和干尖型初在葉片正面或背面生白色或淺灰褐色小斑點,由葉尖向下發展,病斑擴大后呈橢圓形或梭形,可互相匯合成斑塊,致半葉或全葉枯焦。濕腐型發生在濕度大時,葉上不產生白點,枯葉表面密生灰至綠色絨毛狀霉,伴有霉味。干尖型由割茬刀口處向下腐爛,初呈水浸狀,后變淡綠色,有褐色輪紋,病斑擴散后多呈半圓形或“V”字形,并可向下延伸2~3厘米,表面生灰褐或灰綠色絨毛狀霉。韭菜在貯運中,病葉會出現濕腐型癥狀,完全濕軟腐爛,表面產生灰霉。
該病菌生長溫度15~21℃。溫度升高產出菌核,27℃時產生多,并以菌核越夏。秋末冬初韭菜扣棚后始見發病,因棚內生態條件適合發病,只要有菌源,病情就會不斷加重。此病菌還會侵染蔥蒜類蔬菜。
2.防治方法。
清潔田園。收割后,及時清除病殘體,帶出田外深埋或燒毀,防止病菌蔓延。
棚內適時通風降濕是防治灰霉病關鍵。通風量根據韭菜長勢確定,注意要肩部通風,千萬不要通底風。
培育壯苗注意養茬。多施有機肥,及時追肥澆水、除草養茬,增強植株抗病能力。
棚內發病初期采用煙霧法或粉塵法。煙霧法用10%速克靈煙劑,每畝每次250克熏煙,粉塵法用10%滅克粉塵劑,每畝每次1公斤,在傍晚時進行為宜,每隔10天1次,連續或與其它防治法交替使用2~3次。
藥劑防治。防重于治,每次收后培土前及發病初期,用50%多菌靈或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淋,必要時選用50%速克靈或50%撲海因或50%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~1500倍液,每隔7~10天噴1次,連續防治2~3次。 韭菜枯葉原因及防治
韭菜生長期常發生葉片干枯現象,農產往往對植株地上部噴施殺蟲劑,由于防治對象盲目,故一般防效不好。因為,韭菜發生枯葉有的是疫病、灰霉病引起的,有的是生理性病害引起的,噴施殺蟲劑無疑是“南轅北轍”。而蔥蠅、遲眼蕈蚊等地下幼蟲引起的枯葉,對地上部噴施藥劑,防治部位也有問題。防治韭菜枯葉還是“對癥下藥”好。疫病引起的枯葉疫病是保護地韭菜的主要病害。受害部位均出現水漬狀,葉片與花苔病部為深綠色,而根與鱗莖則為淡褐色,病部均無明顯邊緣。潮濕時病部產生白色稀疏的霉,干燥時病葉變成枯黃色。染病的植株根、莖軟腐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和養分,致使地上部分折倒或干枯。疫病的發生與排水有關,防治時要注意排水降濕和輪作,在發。